注意!小學科學科2025大改版,您的子女準備好了嗎?

分類: 最新STEM資訊|香港STEM/STEAM玩具消息分享 0 回應

深入剖析教育局最新指引,結合AI教學趨勢,提供選購玩具、設計活動及評估學習成效的終極家長教師手冊。

引言

香港教育局於 2025 年 6 月發布的《科學(小一至小六)課程指引》明確指出,小學科學科將於 2025/26 學年在全港小學全面實施,強調深化 STEM(Science, Technology, Engineering, Arts, Mathematics)教育、探究式學習、多元評估與生成式人工智能輔助等方向,並提出小一小二盡量以平時分評估、小五小六考試比重可達 80% 以配合升中機制等具體建議,亦列明了四大範疇及其課題(生命與環境、物質、能量和變化、地球與太空、科學、科技、工程與社會),為家長與教師提供清晰方向。對家長而言,如何在家庭環境中配合這些理念並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與探究精神,STEM 玩具正是不可或缺的橋樑。 此外,多項研究指出,優質 STEM 玩具能有效激發孩子的好奇心、自主學習動機及創造力,並在動手操作中培養邏輯推理、問題解決與跨領域整合能力,這些正是新課程提倡的核心素養。因此,於 stemtoy.com.hk 網店文章中,我們將說明核心 STEM 玩具特性,並對應香港小學科學科四大範疇課題,向家長展示如何透過玩具在家中輔助孩子實踐課程理念,推動 STEM 學習文化。 ---

小學科學科課程四大範疇及課題一覽

根據教育局指引,主要範疇與課題如下:

範疇 課題
範疇一:生命與環境
  • 人體健康
  • 生物的特性
  • 生命的延續
範疇二:物質、能量和變化
  • 物質的特性和變化
  • 能量的不同形式和傳遞
  • 力和運動
範疇三:地球與太空
  • 地球的特徵和資源
  • 氣候與季節
  • 宇宙中的太陽系
範疇四:科學、科技、工程與社會
  • 科學過程和科學精神
  • 航天與創新科技
  • 工程與設計

在文章後段,我們將針對上述每個範疇,具體推薦相應玩具示例與使用建議,並說明如何配合家庭中的探究式學習與多元評估。 ---

STEM 玩具的核心特性與價值

動手操作 (Hands-on Learning)

優質 STEM 玩具提供開放式模組與實作材料,讓孩子在組裝或實驗中不斷試錯、觀察結果並修正方案,培養科學探究精神與問題解決能力。研究指出,動手操作過程能增強精細動作協調、空間想像與邏輯推理,並提升學習者的投入度與持久興趣。

動手操作過程能增強精細動作協調、空間想像與邏輯推理,並提升學習者的投入度與持久興趣。

情境模擬與真實連結 (Contextual & Real-world Relevance)

STEM 玩具常模擬真實科技或自然現象,如太陽能小車、氣象觀測儀、人體生理感測等,能幫助孩子將課堂概念與日常生活或社會議題連結,強化學習意義並激發探究動機。

瞭解知識與生活的關聯,可提升學習自主性與應用能力。

跨領域整合 (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)

STEM 玩具往往將科學、工程、技術與數學元素融合,例如可編程機械模型結合電子感測、數據記錄與分析,讓孩子在玩樂中體驗跨學科思維;這符合 STEAM 教育理念,能培養創新思維與系統性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逐級挑戰與可擴充性 (Progressive Challenges & Scalability)

優質設計應考慮不同年齡與能力,提供基礎入門與進階配件或擴充套件,讓孩子隨學習進程持續挑戰自我。這有助家長根據孩子成長階段選購,並在家庭中形成長期的 STEM 學習支持體系。

安全與易用 (Safety & User-friendly Design)

STEM 玩具需符合玩具安全標準,材質、安全設計與說明須清晰易懂,並附帶成人監護或操作指引,讓家長安心使用,同時引導孩子正確操作與記錄實驗流程,培養良好科學素養與安全意識。

培養創造力與自信 (Creativity & Confidence Building)

在完成模型或實驗後,孩子能獲得成就感,進而建立自信;同時,許多玩具設計允許多種玩法與改良方案,鼓勵創意思維,這正是培養未來創新人才的關鍵能力。 ---

對應課程四大範疇的玩具示例與家庭使用建議

以下部分將依據「生命與環境」、「物質、能量和變化」、「地球與太空」、「科學、科技、工程與社會」四大範疇,推薦 stemtoy.com.hk 網店內可選購的代表性 STEM 玩具,並提供在家庭環境中輔助學習的具體建議,協助家長在家中實踐課程理念。

範疇一:生命與環境

玩具示例

  • 植物生長觀察套件/微型溫室:包含透明觀察容器、土壤、種子以及可測光照與濕度的小儀器。
  • 數位顯微觀察套件:小型顯微鏡或 USB 數位顯微鏡,讓孩子觀察植物細胞、昆蟲構造或水質微生物。
  • 人體生理感測套件:如心跳或呼吸頻率感測器模組,配搭簡易電路或 App,了解人體生理運作。

家庭使用建議

  • 科學日誌記錄:家長可引導孩子每天記錄植物生長數據(高度、葉片數量、光照時間)、觀察顯微鏡下樣本並繪製觀察圖,記錄心跳變化實驗過程與結論等,配合多元評估原則,培養科學筆記與反思習慣。
  • 探究式小專題:例如「不同光照顏色對植物生長影響」、「運動前後心率變化探究」,由孩子提出假設、設計實驗步驟、收集與分析數據,最後製作簡易報告或海報,並可上傳至家庭相冊或網店社群分享成果,增強成就感。
  • 延伸資源:stemtoy.com.hk 可在產品頁面或專欄提供教案指南範本、示範影片,說明如何設置實驗、如何分析結果、注意事項與安全提示,並建議使用生成式 AI 教案產生器協助家長設計適合年齡與興趣的活動方向。

範疇二:物質、能量和變化

玩具示例

  • 安全化學實驗套件:如 pH 試紙、顏色變化實驗材料、可拆卸安全容器,並附詳細操作說明。
  • 能量轉換模型:太陽能動力小車、風力發電示範套件、小型發電機組裝包,可連接簡易電路或數據記錄模組。
  • 力學結構模組:滑輪、槓桿、齒輪組裝套件,並可加裝感測器測量力或速度。

家庭使用建議

  • 探究實驗記錄與分析:例如讓孩子測試不同坡度斜坡上物體滾動速度、比較不同材質摩擦效應;使用太陽能套件在不同光照條件下測量車速與電壓;觀察化學顏色變化並結合日常生活例子(如食用指示劑)。家長可協助記錄實驗步驟、數據與結論,並引導思考應用場景。
  • 創意挑戰任務:如「設計最省能的太陽能小車」、「搭建最輕橋梁能承受指定重量」,讓孩子在家庭環境中進行小組或親子合作挑戰,激發動手能力與團隊協作。
  • 線上互動資源:stemtoy.com.hk 提供模擬工具或互動問答,讓孩子在實體操作前,先在虛擬環境中預測結果並思考變量影響,再進行真實實驗,提升探究深度與安全性。

範疇三:地球與太空

玩具示例

  • 太陽系模型或天文觀測套件:行星環繞模型、簡易望遠鏡或望遠鏡入門套件、配合手機 App 的天文觀察輔助工具。
  • 氣象觀測套件:溫度、濕度、氣壓測量儀器,並附觀測記錄表,讓孩子長期記錄天氣變化。
  • 地質與地球結構模型:地層剖面拼圖、火山爆發模擬套件、安全無毒材料,演示火山或地震原理。

家庭使用建議

  • 長期觀測與日誌:鼓勵孩子利用氣象套件每日或每周記錄氣象數據,並分析季節或天氣模式;利用天文套件在不同時間觀察月相變化、行星位置;記錄並討論觀察結果,提升數據整理與分析能力。
  • 小型實驗與模擬:如用簡易材料模擬火山爆發原理、製作自製氣壓計並觀察氣壓變化與天氣之間的關係。家長可協助規劃步驟、注意安全,並與孩子共同撰寫實驗報告,或製作簡易影片在家庭社群分享。
  • 結合社群互動:stemtoy.com.hk 可設置線上分享版區,鼓勵家長/孩子上傳觀測日誌或照片,並與其他家庭討論,營造互相學習氛圍;也可舉辦「家庭氣象觀測挑戰」或「星空觀察分享」活動,增強參與感。

範疇四:科學、科技、工程與社會

玩具示例

  • 機器人編程套件:可視化編程平台結合硬件模組(小車、機械手臂、感測器),適合初學與進階學習。
  • 電子積木/電路套件:無須焊接的模組化電子元件,可構建互動裝置(如自動燈光、聲音偵測系統)。
  • 工程設計套裝:多材料配件(板材、連接件、簡易 3D 打印原型或輕質材料)、工具與設計手冊,支持定義問題、構思方案、製作原型、測試與改良。
  • 航天主題套件:火箭發射模型、安全發射裝置、航天科普手冊,激發對航天科技的興趣。

家庭使用建議

  • 專題設計挑戰:例如「自動澆水系統」、「垃圾分類小車」、「節能家居模型」等,孩子從構思到原型製作、測試與改良,體驗完整工程流程;家長擔任引導者角色,鼓勵孩子自主思考並提供必要協助。
  • 程式與電子學習:利用機器人/電子積木套件,引導孩子建立編程邏輯與電路基礎;可結合線上教程或 stemtoy.com.hk 提供的示範影片,循序漸進學習,並鼓勵孩子嘗試改良程式或硬件結構。
  • 社會與倫理討論:在設計過程中,與孩子討論科技對社會的影響(如 AI、可持續發展、安全隱私等),培養科學精神與負責任的公民意識;stemtoy.com.hk 可提供相關討論引導問題或專家訪談文章,豐富家庭學習素材。

---

推行 STEM 學習文化的建議

  • 撰寫專欄與教案資源:stemtoy.com.hk 網店專欄中,定期發布針對上述四大範疇的教案範本、活動指南與示範影片,並附帶生成式 AI 教案產生工具的使用說明,提醒家長審核與優化。
  • 產品頁標示對應課題:於每款 STEM 玩具的商品描述中標註其對應的小學科學科課程範疇與課題(如「本套件對應:物質的特性與變化」、「配合地球與太空—氣象觀測活動」),幫助家長快速選擇與孩子學習需求匹配的產品。
  • 多元評估與學習記錄:提供科學日誌模板、線上填寫表單或可下載表格,幫助家長與孩子記錄實驗步驟、數據、結論與反思;並鼓勵將成果上傳至網店社群或專屬平台,進行互評與展示,增強學習動機。
  • 互動社群與活動:建立家長/孩子社群(如 WhatsApp 群組、Facebook 專頁、Instagram 帳號),分享活動案例、優秀作品與教案心得;定期舉辦線上或線下 STEM 挑戰賽、親子工作坊、直播示範,邀請教育專家或 STEM 教師分享經驗,提升信任度與參與度。
  • 訂閱服務與套裝優惠:根據不同年齡與學習階段,推出 STEM 套件組合與訂閱服務,定期提供新玩具推薦、教案更新與延伸活動建議,讓家長持續獲得靈感並形成長期學習支持。
  • 安全與家長引導:強調玩具符合安全標準,附詳細使用與監護說明;在教案資源中明示可能風險與防範措施,並引導家長在活動中扮演引導與把關角色,同時培育孩子科學素養與安全意識。
  • 生成式 AI 支援:提供 AI 教案生成、互動問答輔助與學習日誌初步分析功能,但在平台或專欄明確說明「AI 建議僅供參考,需與實際操作結果核對」,並提供錯誤辨識與改正指引,培養孩子與家長共同審核、反思的能力。

---

總結

本文引用香港教育局最新小學科學科課程指引,並結合多項研究成果,說明 STEM 玩具的核心特性與價值,並針對課程四大範疇(生命與環境、物質、能量和變化、地球與太空、科學、科技、工程與社會)推薦具體玩具示例與家庭使用建議,協助家長在家庭環境中實踐探究式學習與多元評估,推動 STEM 學習文化。stemtoy.com.hk 網店可依據此文章內容,在專欄、產品頁、社群與活動中全面展開相關資源與服務,成為家長與孩子共同探索科學世界的重要平台,共同培養未來所需的科學素養、創新思維與解決問題能力。

stemtoy.com.hk 助力家庭 STEM 教育,為孩子開啟更寬廣的學習視野與未來可能性。

RELATED ARTIC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