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科學原理到手機攝影,一份專為香港家庭設計的完整指南,將天文奇觀變為難忘的STEM學習體驗。
引言:一場不容錯過的宇宙級天文課
當城市華燈初上,一輪神秘的「血月」將於2025年9月7日深夜,悄然懸掛在香港的夜空之上。這不僅是一場壯麗的天文奇觀,更是一堂為全港家庭準備的、實時上演的宇宙級科學課。這次月全食,是引導孩子們抬頭仰望星空、點燃對科學與宇宙好奇心的絕佳機會。

秉承Kidrise激發兒童STEM潛能的使命,本攻略旨在將這個觀星之夜,轉化為一趟充滿知識與樂趣的親子探索旅程。我們將為家長們提供一份從零到一百的完整計劃,從深入淺出地解釋月食原理,到挑選最佳觀測地點,再到用一部普通的手機捕捉這珍貴回憶,讓您和孩子能充分享受這場宇宙盛宴,共同創造一個難忘的夜晚。
第一章:月亮捉迷藏:深入淺出解構月全食
要讓孩子對天文產生興趣,最好的方法就是將複雜的科學概念,轉化為他們能理解的生動故事。家長們可以透過以下的比喻,自信地向孩子解釋月全食背後的科學原理。
太陽、地球、月亮的宇宙之舞
月食的發生,就像是太陽、地球和月亮在宇宙中玩的一場「排排站」遊戲。家長可以這樣向孩子解釋:
想像一下,太陽是一個超大的燈泡,地球是您,而月亮是您的孩子。當您(地球)剛好走到燈泡(太陽)和孩子(月亮)之間,您的身體就會擋住光線,在孩子身上投下一個影子。月食就是這樣,當地球運行到太陽和月亮正中間,三者連成一條直線時,地球巨大的身影便會遮蔽了本應照耀月球的陽光,讓月亮暫時「躲」進地球的影子裡。
地球的雙重影子(本影與半影)
地球的影子並非只有一個。家長可以和孩子做個小實驗:在房間裡只開一盞燈,然後觀察自己在地上的影子。您會發現,影子中間有一個顏色特別深、輪廓清晰的核心區,周圍還有一圈比較淺、比較模糊的影子。
地球在太空中的影子也是如此,它分為兩個部分:
- 本影 (Umbra): 這是地球影子最黑暗的中心部分,就像您影子最深色的核心。當月亮完全進入這個區域,太陽光幾乎完全被地球阻擋,這就是月全食的開始。
- 半影 (Penumbra): 這是影子外圍較淺色的部分。當月亮只經過這個區域時,它接收到的陽光只會稍微減少,亮度變化非常細微,肉眼不易察覺。
在月食過程中,月亮會先進入淡淡的「半影」區,然後才慢慢滑入深黑的「本影」區,精彩的表演也由此展開。
「血月」的魔法:為何月亮會變紅?
月全食最迷人的地方,莫過於月亮不會完全消失,而是會變成神秘的古銅色或暗紅色,這就是俗稱的「血月」。這並不是什麼魔法,而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科學現象。家長可以透過以下兩個比喻來解釋:
- 全球日出日落的投影: 問問孩子:「日出和日落的時候,天空是什麼顏色?」答案通常是紅色或橙色。您可以告訴他,當月亮躲進地球的影子時,它就像是從一個特別的視角,一次過看到了地球上所有正在發生日出和日落的地方。太陽光雖然被地球本體擋住了,但光線會繞過地球的邊緣,穿過地球的大氣層。在這個過程中,大部分藍色光因為波長較短,被大氣層散射開了(這也是為何我們的天空是藍色),而波長較長的紅色光則能穿透大氣層,並被大氣層輕微折射(彎曲),最後投射到月球的表面上。
-
地球大氣層的濾鏡:
另一個比喻是,把地球的大氣層想像成一個巨大的、彩色的玻璃紙或濾鏡。當太陽光穿過這個「濾鏡」時,它過濾掉了大部分其他顏色的光,只讓紅色和橙色的光通過,然後將這些美麗的顏色「塗」在了月亮上。
透過這些生活化的比喻,抽象的光學原理變得直觀易懂,讓孩子在驚嘆「血月」之美的同時,也理解了其背後的科學奧秘。
第二章:追月時間表與天象預報
要完美捕捉這次天文盛事,掌握精確的時間和方位至關重要。這份詳細的時間表將幫助您的家庭規劃好觀測的每一個環節,不錯過任何一個精彩瞬間。
分秒不差:月全食五部曲
整個觀測過程從9月7日(星期日)深夜開始,橫跨至9月8日(星期一)凌晨。以下是各個關鍵階段的時間和觀測重點:
- 初虧 (Partial eclipse begins): 凌晨0時27分。月亮開始進入地球本影,您會看到月亮的邊緣出現第一個「缺口」,像是被悄悄地咬了一小口。
- 食既 (Total eclipse begins): 凌晨1時30分。月亮完全進入地球本影,此刻標誌著月全食階段的正式開始。月亮會逐漸轉為暗紅色,「血月」的神秘面紗將完全揭開。
- 食甚 (Maximum eclipse): 凌晨2時12分。這是整場月食的最高潮,月球最接近地球本影的中心。理論上,這是月亮顏色最深、最紅的時刻。
- 生光 (Total eclipse ends): 凌晨2時53分。月亮開始離開地球本影,其邊緣會重新出現耀眼的光芒,猶如在暗紅色的圓盤上鑲嵌了一顆鑽石,非常壯觀。
- 復圓 (Partial eclipse ends): 凌晨3時57分。月亮完全離開地球本影,偏食階段結束,恢復為圓滿的月相。
月亮在哪裡?觀測方位全指南
這次月食的觀測條件極佳,因為月亮在整個過程中的仰角都比較高,能有效避開大部分建築物和樹木的遮擋。
- 方位變化: 月食開始時,月亮位於正南方天空(方位角約184度)。隨著時間推移,它會緩慢地向西南方移動。在「食甚」時,月亮將位於西南方(方位角約227度),直至月食結束。
- 簡易指引: 對於初學者,只需在當晚找到一個面向南方至西南方、視野開闊無遮擋的地方即可。簡單來說,若您身處尖沙咀海旁,面向維港對岸的方向便是南方,月亮將會在這片天區上演整場表演。
重要一環:觀測天氣資訊
理想的觀測前提是天氣晴朗。家長應在活動前幾天密切留意香港天文台發布的「九天天氣預報」和專為天文觀測而設的「天文觀測天氣資訊」網頁,了解雲量、能見度等關鍵資訊。
Plan B:官方網上直播
即使天公不作美,也不必失望。香港天文台、香港太空館及多個機構將聯合進行網上直播,讓市民安坐家中也能欣賞這次月全食。直播將於9月7日晚上11時26分前在YouTube等平台開始,屆時將有專家實時講解,把陰天變成一堂豐富的線上天文課。
現象 | 香港時間 | 仰角 | 方向 | 方位角 | 親子觀測提示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月出 | 9月7日 (日) 18:21 | −1∘ | 東 | 99∘ | 月亮剛從地平線升起,準備迎接夜晚的來臨。 |
半影食始 | 9月7日 (日) 23:26 | 58∘ | 東南偏南 | 156∘ | 月亮亮度開始有非常微弱的變化,肉眼不易察覺。 |
初虧 | 9月8日 (一) 00:27 | 60∘ | 南 | 184∘ | 精彩開始!留意月亮左邊緣出現第一個「缺口」。 |
食既 | 9月8日 (一) 01:30 | 56∘ | 西南偏南 | 213∘ | 月亮完全變紅!「血月」正式登場,準備好相機! |
食甚 | 9月8日 (一) 02:12 | 50∘ | 西南 | 227∘ | 整場表演的最高潮,月亮顏色最深紅的時刻。 |
生光 | 9月8日 (一) 02:53 | 43∘ | 西南偏西 | 237∘ | 留意月亮邊緣重現光芒,像一顆「鑽石戒指」。 |
復圓 | 9月8日 (一) 03:57 | 30∘ | 西南偏西 | 248∘ | 地球的影子完全離開,月亮恢復圓滿光亮。 |
半影食終 | 9月8日 (一) 04:57 | 18∘ | 西南偏西 | 256∘ | 整場月食正式結束。 |
第三章:香港最佳親子觀星地點全攻略
選擇一個合適的地點是成功觀星的關鍵。對於帶著孩子的家庭來說,除了視野和光害程度,交通便利性,尤其是凌晨的回程安排,更是需要優先考慮的因素。

地點選擇黃金法則
一個理想的親子觀星地點應符合兩大原則:
- 視野開闊: 確保面向南方至西南方的天空沒有高樓大廈或山體阻擋。
- 遠離光害: 盡量選擇遠離市區強光的地方,這樣才能更好地欣賞到「血月」的暗紅色澤和周圍的繁星。
頂級推薦(進階觀星族)
適合追求極致觀星體驗,並願意為交通作周詳規劃的家庭。
-
西貢萬宜水庫東壩:
- 優點: 香港光害最少的地方之一,擁有接近完美的全黑夜空和無敵開闊的視野,是天文攝影發燒友的首選。
- 挑戰: 交通是最大的難題。深夜時分公共交通完全停駛,必須預約的士,並且必須提早預約回程車輛,否則極有可能滯留。
- 建議: 只適合計劃周詳、已預訂好通宵車輛接送的家庭。
-
西貢天文公園:
- 優點: 專為觀星而設,設施完善,24小時開放。
- 挑戰: 位於郊野公園禁區內,私家車需許可證。公共交通需先到北潭涌,再轉乘的士。凌晨時分在北潭涌電召的士極具挑戰性。
- 建議: 與東壩情況類似,回程交通是最大考驗。
-
大嶼山南部(如貝澳、水口):
- 優點: 光害極低,面向南方大海,視野絕佳。
- 挑戰: 需留意深夜的渡輪和巴士服務。雖然有通宵巴士,但班次疏落,需要精準規劃時間。
- 建議: 適合對大嶼山交通較熟悉,且不介意深夜長途跋涉的家庭。
輕鬆之選(家庭入門級)
在觀星質素和交通便利之間取得良好平衡的選擇。
-
大埔大美督船灣淡水湖主壩:
- 優點: 交通相對方便,有巴士及小巴可達。主壩上地方廣闊,適合鋪設地墊,非常適合家庭活動。
- 挑戰: 西面天空會受吐露港公路及市區光害影響,但月食發生的南至西南方天空影響相對較小。
- 建議: 親子觀星的熱門之選,勝在方便和舒適。需預先查詢通宵交通安排。
-
清水灣大坑墩風箏場:
- 優點: 設有停車場,設施齊備,有大片草地,是自駕家庭的理想選擇。東面和南面視野良好。
- 挑戰: 若乘搭公共交通,需由大坳門巴士站步行約20-30分鐘才能到達,深夜回程時這段路會比較漆黑。
- 建議: 強烈推薦給自駕家庭。
-
石澳:
- 優點: 港島區光害較少且交通尚算方便的地點。可乘搭巴士或紅色小巴由筲箕灣前往。
- 挑戰: 需密切留意通宵巴士或小巴的班次和服務時間。
- 建議: 港島居民的首選,能在遠離市區的同時,享受相對便利的交通。
城市之光(便利之選)
適合不想長途跋涉,以方便為首要考量的家庭。
-
尖沙咀或西九龍海濱長廊:
- 優點: 交通無可比擬的便利,擁有面向維港的開闊西南視野。
- 挑戰: 光害極為嚴重。雖然月亮本身足夠明亮,可以清晰看到整個月食過程,但「血月」的暗紅色澤會被城市燈光大大削弱,也幾乎看不到周圍的星星。
- 建議: 如果您追求的是極致的便利性,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,但需要對觀賞效果有合理的期望。
地點 | 觀賞質素 (5★為最高) | 光害程度 (愈低愈好) | 交通便利度 | 親子友善度 | 凌晨4時回家方案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萬宜水庫東壩 | ★★★★★ | 1/5 | ★☆☆☆☆ | ★★☆☆☆ | 極度困難。 必須提前數天預約的士作通宵點對點接送。 |
天文公園 | ★★★★★ | 1/5 | ★★☆☆☆ | ★★★★☆ | 非常困難。 需步行至北潭涌,並依賴極不穩定的電召的士服務。 |
大嶼山貝澳 | ★★★★☆ | 2/5 | ★★☆☆☆ | ★★★☆☆ | 可行,但需詳細計劃。乘搭通宵巴士N35往梅窩或東涌轉車。 |
大埔大美督主壩 | ★★★☆☆ | 3/5 | ★★★★☆ | ★★★★★ | 較為可行。需查詢通宵巴士或小巴服務,或乘的士返回大埔市中心。 |
清水灣大坑墩 | ★★★★☆ | 2/5 | ★★★☆☆ | ★★★★☆ | 自駕首選。 公共交通需深夜步行20-30分鐘至大路。 |
石澳 | ★★★★☆ | 2/5 | ★★★☆☆ | ★★★☆☆ | 可行。需依賴通宵小巴或預約的士返回筲箕灣。 |
尖沙咀海濱 | ★★☆☆☆ | 5/5 | ★★★★★ | ★★★★★ | 最方便。 鄰近多條通宵巴士線路及的士站。 |
第四章:觀星裝備大檢閱:從肉眼到望遠鏡
準備合適的裝備能讓觀星體驗更舒適、更圓滿。但請記住,最昂貴的未必是最好的,簡單的準備已能帶來極大的樂趣。
最強裝備:我們的眼睛
首先要讓家長和孩子們放心:觀賞月全食完全不需要任何專業設備。月亮是夜空中最大、最亮的天體之一,單憑肉眼就能清晰地觀看整個由圓轉缺、由白變紅再復圓的奇妙過程。這是一場最親民、最沒有門檻的天文盛事。
觀星好拍檔:雙筒望遠鏡入門
如果想讓體驗升級,一部普通的雙筒望遠鏡將會是絕佳的工具。它能將月亮拉近,展現出肉眼難以看見的細節。
- 如何選擇: 對於家庭使用,推薦規格為 7x50 或 8x42 的雙筒望遠鏡。第一個數字代表放大倍率(7倍或8倍),第二個數字代表物鏡直徑(50mm或42mm)。這個範圍的望遠鏡能在放大倍率和影像穩定性之間取得良好平衡,即使是年紀稍大的孩子也能輕鬆手持觀看。
-
觀看效果:
透過雙筒望遠鏡,您會驚訝地發現「血月」並非單一的紅色,而是呈現出豐富的層次感,從橙黃到深紅,變化萬千。月球表面的大型隕石坑和「月海」(月球上較暗的平原)也會變得清晰可見,讓觀測更具趣味性。
親子觀星舒適包 (Checklist)
一個舒適的環境能讓全家更投入地享受觀星樂趣。以下是一份建議的裝備清單:
- 舒適用品: 野餐地墊或摺疊椅、保暖衣物或毛毯。
- 能量補給: 保溫瓶裝熱飲、小食。
- 必備小物: 防蚊產品、小型急救包。
- 照明工具: 蓋上紅色玻璃紙的電筒。
第五章:手機也能拍「血月」!親子天文攝影教室
用相片記錄下這難忘的夜晚,是親子觀星活動中最有成就感的一環。您不需要專業相機,一部智能手機就足以拍出令人驚喜的月食照片。這不僅是記錄,更是一項有趣的親子STEM實踐活動。
手機攝影魔法
直接用手機的自動模式拍攝月亮,通常只會得到一個過度曝光的白色光點。關鍵在於手動控制曝光。
iPhone 用戶攻略 (錄影模式秘技):
- 切換模式: 打開相機,切換到「錄影」模式。在右上角將畫質設定為最高,如 4K 60fps。
- 盡情變焦: 將畫面盡可能放大,對準月亮。
- 鎖定對焦與調暗曝光 (最關鍵一步): 點擊螢幕上的月亮進行對焦,此時會出現一個黃色方框和一個太陽圖示。按住太陽圖示,向下滑動,將曝光值大幅降低,直至月亮表面的紋理(如隕石坑)清晰可見。
- 邊錄邊拍: 按下錄影鍵,然後在錄影過程中點擊右下角的白色快門按鈕,這樣就能拍下一張曝光恰到好處的月亮照片。
Android 用戶攻略 (專業模式):
- 啟動專業模式: 打開相機,切換到「專業」或「手動」模式。
-
手動調整參數: 尋找並手動調整以下兩個關鍵設定:
- ISO (感光度): 將其調至最低值,如50或100,以減少雜訊。
- 快門速度 (Shutter Speed): 嘗試設定在 1/125s 至 1/500s 之間,靈活調整直至月亮細節清晰。
- 對焦: 手動將對焦調至無限遠(通常是一個山的圖示)。
拍攝「血月」小貼士:
在月全食(食既至生光)階段,月亮亮度會大幅降低。此時需要增加ISO(如400-800)並減慢快門速度(如1/15s或更慢)。由於快門速度變慢,手持拍攝會非常模糊,建議使用小型手機三腳架,或將手機穩定地靠在欄杆、背包等物體上。
進階相機設定 (DSLR/無反相機)
對於擁有專業相機的家長,可以嘗試以下「入門配方」:
- 器材: 長焦鏡頭(200mm或以上)、穩固的三腳架。
- 模式: 手動模式 (M)。
- 設定 (偏食階段): 光圈 f/8 - f/16,ISO 100-400,快門速度 1/125s - 1/500s。
- 設定 (全食階段): 保持光圈不變,將ISO提高至800-1600,快門速度減慢至1-4秒。
創意構圖:拍下屬於我們家的月食故事
一張好的月食照片不只是一個天體的特寫,它更應該講述一個故事。鼓勵孩子一起參與構圖,發揮創意:
- 剪影合照: 拍攝一張廣角照片,將家人的剪影和天上的紅月亮一同攝入鏡頭。
- 地景融合: 利用您所在觀測地點的獨特地標(如涼亭、水壩上的塔)作為前景,襯托月食。
- 過程記錄: 每隔15-20分鐘拍攝一張照片,最後將它們組合起來,製作成一張展現月食完整過程的連續影像。
第六章:不只是觀星:變身小小天文學家
Kidrise鼓勵將每一次的觀察,都轉化為一次深刻的學習體驗。透過觀測前後的延伸活動,可以將這次月全食的影響力從一個晚上,擴展為孩子心中一顆持久的科學種子。
觀測前熱身:在家模擬月食
在觀星夜來臨前,不妨和孩子在家中進行一次簡單而有趣的月食模擬實驗,這能讓他們對即將發生的天象有更具體的理解。
- 所需材料: 一個強光手電筒(代表太陽)、一個大球(代表地球)、一個小球(代表月亮)。
- 活動步驟: 將房間的燈全部關掉,一位家庭成員拿著手電筒,另一位成員在房間中央舉著大球,第三位成員拿著小球,圍繞著「地球」緩慢公轉。當「月亮」運行到「地球」的身後,完全進入「地球」投射出的影子里時,手電筒的光便無法照亮它——這就是月食!
月食進行中:製作你的觀測日記
科學觀察的核心在於記錄。為孩子準備一份「月食觀測日記」,鼓勵他們像真正的天文學家一樣,記錄下所見所聞。
可下載的「小小天文學家觀測日誌」模板應包含以下部分:
- 時間記錄: 記下每個重要觀測時刻的時間。
- 月相素描: 在預設的圓圈中,畫出不同時間點月亮的模樣。
- 顏色記錄: 在全食階段,提供一個調色盤區域,讓孩子用顏色筆塗上他們眼中「血月」的真實顏色。
- 亮度評級 (簡化版Danjon等級): 讓他們為看到的「血月」評分(4級:非常明亮,3級:磚紅色,2級:深紅色,1級:非常暗淡)。
- 心情筆記: 留出空間讓孩子寫下或畫出他們的感受和發現。
第七章:成為星空守護者:觀星禮儀與安全須知
當我們享受宇宙帶來的奇觀時,也應當成為負責任的「星空守護者」。教導孩子遵守觀星禮儀和安全規則,是這堂天文課中關於尊重與公德的重要一課。
安全至上
在黑暗的戶外環境,安全永遠是第一位。
- 結伴同行: 切勿讓孩子單獨行動,時刻確保他們在視線範圍內。
- 熟悉環境: 如果條件允許,可在日間先到訪觀測地點,熟悉地形,避開潛在危險。
- 注意衣著: 穿著包裹腳趾的運動鞋和長褲,以防跌倒或蚊蟲叮咬。
觀星禮儀課
一個好的觀星者,會懂得如何與他人共享這片美麗的星空。請與孩子一起遵守以下禮儀:
-
使用紅光照明:
這是最重要的觀星禮儀。我們的眼睛需要約20-30分鐘才能完全適應黑暗,一道突然的白光會瞬間破壞這種「夜視能力」。紅光對人眼夜視能力的影響最小。
- DIY紅光電筒: 用一張紅色玻璃紙或一個紅色膠袋,以橡皮筋套在普通電筒的燈頭上,就能輕鬆製成一支觀星專用電筒。
- 嚴禁閃光燈: 拍攝星空或月亮根本不需要閃光燈。在黑暗中突然使用閃光燈,不僅會嚴重影響他人,更是一種非常不禮貌的行為。
- 小心他人器材: 觀星地點可能有很多天文愛好者架設了相機和望遠鏡。教育孩子在黑暗中要緩慢行走,小心不要碰撞到任何人的三腳架。
- 保持安靜: 星空是寧靜的。請降低聲量,避免喧嘩,讓每個人都能沉浸在宇宙的壯麗之中。
無痕山林:愛護我們的觀星環境
我們是大自然的訪客,離開時應不留痕跡。
-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: 請準備好垃圾袋,將所有廢物,包括食物包裝、紙巾等,全部帶走,保持觀測地點的清潔。
- 愛護環境: 不要在觀測地點生火,因為火光和熱空氣會嚴重干擾觀測和攝影。
結語:共享宇宙奇觀的難忘一夜
從在家中用一顆小球模擬月食,到親身站在星空下,見證月亮由皎白變為緋紅,這將不僅僅是一次觀測,而是一趟完整的親子探索之旅。2025年9月7日的月全食,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無與倫比的機會,去暫時放下日常的繁瑣,與家人一同感受宇宙的宏大與規律。
這場天文盛事所帶來的,遠不止是視覺上的震撼。它是一次家庭聯繫的契機,一次點燃孩子科學火花的催化劑,更是一段在地球影子掠過月球時,共同創造的溫暖回憶。當月亮復圓,晨光初現,留在孩子心中的,將是對浩瀚宇宙的無限遐想和對科學探索的永恆熱情。
我們鼓勵所有家庭,將你們的觀測故事、孩子的觀測日記和拍攝的照片,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並標註Kidrise,讓我們一起匯聚香港小小天文學家的力量,共同見證這難忘的一夜。